【总投资3060万!蒙东首个虚拟电厂落地开发区】九月,蒙东首个虚拟电厂落地开发区,该虚拟电厂项目总投资3060万元,分两期建设,是蒙东地区首个市域级虚拟电厂项目。项目采用“1+3”模式——以能源数字底座为核心,打造能源资源一张图、能碳管理一张图、聚合交易一张图三大功能板块,计划接入约1000万千瓦风光储实时数据、35千伏及以上线路信息,以及重点企业负荷数据,建设三维可视化调度平台和能碳全流程管理系统,搭建电力交易平台,接入约28万千瓦可调节负荷。一期投运后,将接入3家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控排企业数据,预计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效聚合分散能源,参与电力系统优化与市场交易,吸引绿色高附加值企业落户,推动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策略,降低电力供应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最大“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项目全面开工】9月29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布局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库布齐沙漠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库布齐沙漠规划跨省外送风电光伏总开发规模达4800万千瓦,本次开工的新能源基地位于库布齐沙漠中北部,是内蒙古首个全面开工的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该基地计划于2027年底前建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向以京津冀为中心的华北电网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60%),每年能减少标煤消耗约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将有力推动华北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与节能减排,提升优质电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为华北地区电力供应及电网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在赤峰下线】九月初,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在赤峰高新区元宝山产业园顺利下线。该机组由远景能源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慕帆动力自主研发,其问世标志着零碳氢氨双燃料发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构建全球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新支撑。氢氨燃气轮机利用绿色氢氨发电,产生零碳电力是全球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消纳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打通了“风光绿电—绿色氢氨—绿氢氨发电”的完整链路。这是我国首个能应用100%氨燃料发电的机组,也是全球唯一实现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可切换的设备。
【蒙东3个风光储能基地项目送出工程开工】9月2日,蒙东地区3个风光储能基地项目送出工程同期开工。这3个工程是:克什克腾旗100万千瓦风储能基地项目送出工程,巴林左旗10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送出工程,内蒙古能源阿鲁科尔沁10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送出工程。这3个工程是内蒙古第三批保障性并网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3.71亿元,工程改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架设500千伏输电线路110.3公里、组立电网铁塔268基,旨在系统性提升蒙东地区新能源接入能力。
【巴彦淖尔市德岭山500千伏变电站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9月初,巴彦淖尔市德岭山500千伏变电站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土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基础建设扎实稳固,首批核心设备——变电箱已开始吊装安装,各项工序衔接有序,全力向投运目标推进。德岭山500千伏变电站电网侧储能项目属于自治区第一批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总投资3.8亿元,项目位于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境内,由巴能(乌拉特中旗)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拟建设容量为1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系统,配套220千伏升压站一座,可储存电量40万千瓦时,每小时输出电10万千瓦时,持续输出4小时,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79601.92兆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7.9万吨。
【蒙西电网842项工程开复工 完成投资超百亿元】今年截止到九月始,蒙西电网各项工程开复工842项、投运254项,完成投资137.6亿元,投资完成率78%,较去年同期提升36%。蒙西电网经营区域,另有分散式新能源接网工程11项,已按计划于今年5月30日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可保障42万千瓦的新能源并网;老旧小区电网改造现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0%。接下来,随着乌拉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德岭山至谷山梁500千伏线路工程的建成,蒙西电网将新增德岭山至谷山梁的纵向电力输送通道,可确保年度建设任务高质高效完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电力支撑。
【鄂托克旗首个合成生物项目开工】鄂托克旗首个合成生物项目——鄂尔多斯市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奠基仪式在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棋盘井产业园于九月初举行。项目投资2.3亿元。一期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4000吨生物基丙酸钙产品;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深化“生物+化工”的融合发展,打造未来生物制造新高地。
【海拉尔区完成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九月中旬,海拉尔区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水岸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施工项目,在海拉尔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携手合作下顺利完成,实现了海拉尔区招标投标领域在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方面零的突破。该项目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统一工程交易智能评标系统,实现招标文件同步共享、跨省异地同步评审、在线同步打分、自动生成评标报告等环节规范有序开展。
【乌拉特后旗44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九月初,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乌拉特后旗44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总投资13.81亿元,设计安装79.56万块610峰瓦单晶硅N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建成后首年发电量预计可达8.5亿千瓦时。此外,该项目对应防沙治沙面积5.3万亩,其中,板下治理面积1.145万亩。项目整体完工后,每年可减少使用标准煤约25.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9.59万吨、二氧化硫70.09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12.31吨。
【自治区首个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项目落地鄂尔多斯市】9月2日,自治区首个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项目在康巴什区正式亮相,为氢能产业由资源开发型向终端综合消纳转变作出了成功的产业示范。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项目由康巴什区属国有企业鄂尔多斯市康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河南理工大学鄂尔多斯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研究院共同开展,充分利用鄂尔多斯丰富的光照资源和现有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富裕电力,创新打造了集“电解制氢、固态储氢、便携加注和氢共享车”于一体的完整氢能应用体系,为分布式氢储能奠定坚实基础。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分两期实施。
【包头首批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试点奖补1354.19万元 重点支持28家企业】9月初,包头市首批确定1354.19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28家企业,助力稀土企业加速数字化升级转型,推动稀土产业迈向“高精尖”,以数字化赋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此次首批奖补资金将有助于企业利用5G、工业以太网等技术改造升级网络环境,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项目,进一步激发稀土龙头企业作用,启动北方稀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89户稀土企业基本完成不同领域、不同模式的数字化改造或应用,建设19个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打造8个数字化示范标杆和小灯塔。
【内蒙古6个项目入选2025年5G工厂名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九月公布了《2025年5G工厂名录》,内蒙古共有6个项目入选。内蒙古通信管理局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围绕能源、乳业、冶金、光伏等优势产业,加快5G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5G工厂的培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目前,从整体成果来看,我区在5G工厂建设领域已沉淀扎实成果,累计105个5G工厂项目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库,其中11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厂名录。
信息来源: 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鄂尔多斯日报、巴彦淖尔日报、呼伦贝尔日报、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