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库首页 >> 通知公告 >> 项目动态 >> 正文

项目动态

【9月项目动态】内蒙古自治区能源项目新动态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签订绿电合作协议 锡林郭勒无限“风光”将点亮大运河畔万家灯火】9月2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锡林郭勒盟签订绿电合作协议暨该盟特高压二期新能源入市交易启动会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标志着锡林郭勒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项目,让锡林郭勒草原的无限“风光”搭载特高压快车道,点亮首都北京大运河畔万家灯火。锡林郭勒盟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近年来,依托优质风光资源,坚持就地消纳、跨省外送并举,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应用新能源,到2023年底新能源并网装机1971万千瓦,居全国地市级第三位,年发绿电378亿千瓦时,居内蒙古首位,建成锡林郭勒盟至山东、锡林郭勒盟至江苏两条特高压通道,胜利至张北通道即将投运,2023年向北京、华北和华东地区送电812亿千瓦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受端省份优质绿电供给作出重要贡献。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组织各方专题研究锡林郭勒盟绿电入市交易有关事项,并在8月份正式下发通知,确定在保障跨省跨区优先发电规划计划落实的前提下,锡林郭勒盟特高压二期新能源项目可参与京津冀电力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主体双边协商、集中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形成中长期交易价格,充分体现绿电的电能价值、环境价值,在促进受端省份绿电消纳和产业转型的同时,提高新能源业主发电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发用两端共同受益。9月,锡林郭勒盟能源局会同国网华北分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该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6家企业完成了首笔与北京和天津跨省跨区绿电交易,交易电量为0.96亿千瓦时。


【锡林郭勒盟超额完成防沙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沙地治理任务】今年,锡林郭勒盟在推进防沙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中,本着“能快则快、自加压力、多干快干”的原则,依托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异地治沙资金,已完成99.39万亩的治沙任务,超额完成自治区的目标,完成率达到106.1%。在推进一体化工程中,锡林郭勒盟按照“谁的草场谁申请、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激励机制,鼓励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正蓝旗作为浑善达克沙地面积最大的旗县,今年,启动了23.24万亩的防沙治沙及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锡林郭勒盟采取企业出资,政府主导的治沙模式,由新能源企业按照能源指标测算资本金收益率,确定出资额。2024年全盟3家新能源企业按照能源指标确定缴纳异地治沙资金11.151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6.945亿元,异地治沙到位资金居全区首位。此外还与中国农科院草原所联合建立“博士服务站”,大力推广治沙成果,全盟治沙效率提高30%。积极发展与沙地治理相关的育苗育种产业,实现就地就近采购树种、草种、沙障等治理材料,降低采购成本。锡林郭勒盟积极推动光伏新能源与治沙融合发展,推进规模化光伏治沙开发、新能源治沙基地建设,布局新建风电光伏一体化新能源工程270万千瓦,探索实施“光伏+储能+综合治沙+养殖”的“牧光储”模式。苏尼特右旗实施的京东方能源苏尼特右旗20万千瓦牧光储一期综合示范项目,生产绿电的同时,还进行规模化沙生植物种植和适度养殖,把太阳能开发与沙地治理充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一地多用。


【集中式光伏项目实现“一件事一次办”】8月30日,我区能源领域集中式光伏项目“一件事”服务模式上线试运行。据悉,自治区能源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在能源领域推出集中式光伏项目“一件事”服务模式。即将涉及能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文物、林草等部门办理的19个事项集成并联办理,按照“一表申请、一套材料、联合验收、信息共享”的服务模式,申请表单多表合一、材料一次提交,审批部门限时办结。集中式光伏项目“一件事”服务模式上线后,办理时间由过去的193个工作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递交材料由66份减至45份,办理环节由19个减至2个。


【总投资24亿余元 内蒙古两项特高压配套工程全线贯通】9月19日17时32分,随着蒙东锡盟华电白音华金山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最后一根导线接通,由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承建的两项特高压配套工程——蒙东锡盟江苏能源乌拉盖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蒙东锡盟华电白音华金山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当日全线贯通。蒙东锡盟江苏能源乌拉盖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蒙东锡盟华电白音华金山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是国家能源保供重点工程,于2024年4月同步开工建设,新建白音华500千伏输电开关站1座,新建500千伏输电线路803千米,新建电网铁塔1862基,两项工程动态总投资24.19亿元。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承建单位与锡林郭勒盟加强政企对接,全流程推进项目标准化建设,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两项工程均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电网线路分别起于锡盟江苏能源乌拉盖电厂、锡盟华电白音华金山电厂,电厂的电经由白音华输电开关站、锡盟±800千伏换流站,最终通过特高压“电力高速公路”到达江苏省,每年可向江苏省送电166亿度(千瓦时)。作为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的配套项目,两项工程投运后,不仅可以满足江苏省用电增长需求、缓解长三角地区环保压力,还可进一步推动锡林郭勒盟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悉,由于上游电厂采用先进、高效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下游企业以特高压电网高效送电,因而两项工程正式投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9万吨,为改善华东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实现国家资源优势互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包头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中秋时节,记者在内蒙古华电包头市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由12台套电解槽构成的项目,11台套碱性电解槽已全部投入运营,另一套PEM电解槽设备正陆续到货。华电包头制氢项目位于包头市达茂旗巴润园区,是全国首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示范项目,也是自治区首批7个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利用包头市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采用“风光氢储”一体化技术耦合手段,将风电机组及光伏组件所发出的绿电送至制氢站,再通过电解槽等核心装置,以电解水的形式产生氢气,实现100%绿电制氢,氢气纯度超过了99.999%。氢能清洁低碳、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有望成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据介绍,今年,包头市不断加快推进储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聚企成链,聚链成势,可再生能源制氢势头强劲,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一系列项目相继落地,正在加速推进当地储能和氢能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氢能储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总投资20亿元的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3GW锌铁液流电池(包头)智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以突破性储能技术和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推动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维景的不远处,包头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经完成了厂房建设,即将迎来一批氢能装备类企业入驻;以北奔重汽氢能重卡制造为核心,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产业正加速推进,今年上半年,首批200台新能源轻卡用氢订单达成,助力城市运输“绿色”升级。


【乌拉特中旗新型独立储能电站、磴口县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工】2024年9月,由内蒙古新远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蒙新集团)投资建设的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磴口县沙金套海48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同步开工。据悉,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投资约4.4亿元,是自治区首批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项目拟建设容量10万千瓦/40万千瓦时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电站,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储能升压站,计划2024年12月底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能够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特性,参与电网调峰,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提高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安全性,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磴口县沙金套海48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投资约2亿元,是磴口县实施的首个风电项目,计划建设风机11台,总装机规模为48兆瓦,计划2024年底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44亿度,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5万吨。据悉,自2021年起,蒙新集团就对电网侧新型储能电站进行技术攻关,2022年投产的乌兰察布市关键节点电网侧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已成为自治区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至今已正常运行近两年,为自治区推进储能电站建设先行先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经验。此次在我市两个项目中,蒙新集团将凭借在风电和储能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致力打造高效、可靠的风电场和储能电站,为推动我市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内蒙古日报、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

上一条:【10月项目动态】内蒙古自治区能源项目新动态
下一条:【8月项目动态】内蒙古自治区能源项目新动态

关闭